3月25日晚,中国男足的两支队伍分别在杭州和盐城展开激烈角逐。国家男足在世预赛中迎战澳大利亚,而U22男足则在盐城四国赛中对阵越南。尽管国家男足最终失利,但U22男足却一扫阴霾,勇夺冠军。
尽管在7万名球迷的注视下,国足的失利并不令人意外。毕竟,中国足球仅于2002年参加过一次世界杯,而澳大利亚则有过6次世界杯经历。澳大利亚队26人名单中,有16人效力于海外联赛,其中13人效力于欧洲联赛,而中国队目前尚无一名球员效力于海外球队,更不用说欧洲球队。这场失利只是中国队未能发挥出超水平,未能创造奇迹,尽管遗憾,但我们只是输给了实力更强的对手。
U22男足在盐城四国赛中与乌兹别克斯坦战平,战胜韩国,与越南激战90分钟战平,最终三战不败,夺得四国赛冠军。虽然这只是邀请赛,但如果我们回顾国足U系列自2025年以来的比赛,会发现中国足球的人才储备比以往更加丰富,各级青年队水平也在不断提升。首先,从U17开始的各级国青队正以统一的战术思路建队,注重技术和组织,坚持走技术足球路线;其次,各级青年队在多次艰苦比赛中展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,比赛作风越发坚韧顽强;最重要的是,各级青年队正向高级别球队输送人才,U22国足为国家队输送了胡荷韬、拜合拉木,U20国足输送了刘诚宇和王钰栋,同时为U22国足输送了8名年轻队员,各级青年队的人才正在实现正向流动。
这就是中国足球的现状,承认不足不能否认进步,看到进步更要意识到不足。中国足球的发展,是每个足球人、每支球队、每一场比赛积累沉淀而成的,每个人每支队在其中都有自己的意义。
尽管国家男足在世预赛中艰难前行,但也一次次带动了国内足球的热度,几乎每个世预赛主场都会引发观赛热潮。在国内足球市场低迷的时刻,国足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影响力不容忽视,因为国足的热度,才会有更多孩子投身足球,才会有更多企业关注足球、投资足球。国足比赛正在成为延续中国足球发展的火苗,虽然输球,但国家男足正在为中国足球的生存发展而奋斗。
对于U系列国足,我们也要看到,在今年U20亚洲杯上,备受期待的U20国足仅差一步未能晋级世青赛。问题的核心在于,虽然青年球员在小年龄段上在亚洲并不处于明显劣势,但随着年龄增长,他们的成长速度逐渐放缓,缺少比赛机会和大量高水平比赛的锻炼是最大原因。球员需要在有压力、有强度的比赛中学会赢球,才能持续进步。这就要求我们的U系列球员更多走出国门,在海外足球环境中锻炼,缩小与亚洲竞争对手球员的成长差距。这必然要承受更多压力,牺牲一些暂时的经济利益和所谓的轻松快乐,但成为真正的职业球员就必须有更强大的内驱力。
在中国足球的发展中,没有旁观者,只有奋斗者。